在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个“关注”,听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时,还能获取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文|葛跃
编辑|小鱼
回顾历史上的那段知青岁月,曾经有那么一个人,60年代末去北大荒当知青,但谁曾想这一去就是四十一年,他甚至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就会在北大荒度过了。
直到2009年,此人的一位老战友突然敲开了他的房门,眼含热泪道:队长,跟我回京。
望着老战友坚毅的目光,他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,四十多年了,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......
再见了北京
那是1968年的11月,北京已经开始进入冬季了,凛冽的北风呼呼的刮着,风从门下吹来,引起窗户共鸣,好似不知名的人在呜咽。
展开剩余92%而这个时候一对兄弟被通知,即将去北大荒当知青。
这对兄弟中,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叫邹雪生,这一年他十七岁,身边的弟弟也才七岁左右。
当时他们的父亲在之前已经前往江西了,母亲也已经去世,只留下兄弟二人相依为命。
邹雪生在心中告诫自己,一定要照顾好弟弟。
不久后,邹雪生领着弟弟坐上了奔赴东北的列车。
“到农村去,到边疆区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。”这样的歌声响彻在整个火车站上空。
歌声嘹亮而富有激情,带动了邹雪生的情绪,看着这一列车上其他脸上洋溢着激动心情的人,邹雪生的情绪慢慢平复了下来。
火车一路把邹雪生和弟弟邹小勇拉到了东北,东北的冬天是一片白茫茫的,刚下过雪,路上还堆积着厚厚的一层。
真冷啊!邹雪生呼出了一口白气,心中思绪万千。
到达铁力独立二团之后,部队开始给大家分发棉衣、棉裤和棉帽,兄弟二人便在这里定居了下来。
但是很快副团长找到了邹雪生,告诉他,考虑到他的弟弟实在年纪太小,组织决定把他的弟弟送回北京。
得知消息的邹小勇第一反应是不愿意,他不想和哥哥分开,但最终他还是被送回了北京,后来辗转去了江西他父亲的身边。
知道弟弟和父亲在一起,邹雪生也放心了不少,随后他便独自一人留在了北大荒。
在兵团认识了好战友
在北大荒的日子,邹雪生的工作也会有所变动。
邹雪生先是从铁力独立2团10连调到采石场,又调到砖瓦厂,随后又从独立二团调到9团27连。
就在这个连里,邹雪生遇见了一群好战友,还遇见了自己一生的贵人。
二十七连是一个氛围极好的连队。连队里的知青来自五湖四海,虽然条件艰苦,但是他们都有一腔热情,积极向上,从不怨天尤人。
大家闲暇之余就借来各种书籍来学习,填充知识,如饥似渴。
邹雪生在这里是十分快乐知足的,战友们之间经常互帮互助,感情纯粹,日子就不显得难熬了。
由于邹雪生乐于助人,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,且工作能力强,态度严谨负责,所以当上了班长。
当上班长之后的邹雪生更加尽心尽力搞好工作,帮助战友。
战友情都是相互的,你对我好,那我就要加倍的对你好,投之以木桃,报之以琼瑶就是这个道理。
一次,邹雪生他们战友五个人上夜班托豆子, 整出了一身的汗。
等干完活,往家里走的时候,好家伙,外面零下35度的天气,瞬间身上的热气就消散了,风吹的人心里哇凉哇凉的。
邹雪生的棉鞋很快就冻硬了,两只脚冻得生疼,脚和鞋冻到了一起,路都走不动了。
知青战友们便围在邹雪生的身边,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鞋脱了下来,先是用雪搓邹雪生的脚,随后两个战友一人抱着邹雪生的一只脚放在怀里焐热,有人帮他暖手,有人帮倒热水。
一顿忙活之后,邹雪生的身体情况才缓和了不少,他心中暖流在涌动,暗暗告诉自己:一定要记得战友们的恩情!
邹雪生有一位战友名叫叶明,是个热情开朗的北京小伙儿。
他的女友也跟叶明一样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女知青,在日渐相处中,两人渐渐心生好感,走到了一起,男才女貌,很是般配。
但是,这段感情最终也以分手结尾。
因为女方在返回北京之后,迟迟等不来叶明回来的消息,所以便在父母的安排下找人另外结婚了。
那段时间,失恋的阴霾笼罩着叶明,他整个人没精打采,愁云惨淡。
邹雪生一直陪伴着叶明,帮助他走出这段难过的岁月。
后来叶明的返城手续也办好了,他终于可以回到北京了,邹雪生由衷的为自己的好战友开心。
叶明走的时候,给邹雪生留下了一个笔记本,本子上写下了叶明对他的鼓励和支持,两人也相约将来再聚。
却没想到,这一分别,就是四十载。
独留北大荒的日子
后来邹雪生身边的知青们陆陆续续的都走了,但他却没有地方可以去,母亲不在了,父亲和弟弟远在江西,北京也没有自己的家了。
对于邹雪生来说,现在在哪里都一样,就这样,邹雪生一个人留在了北大荒。
1979年,邹雪生和当地的一个女孩结婚了,结婚那年,女孩16岁,这个女生不顾一切嫁给了邹雪生,不在乎他的过去。
一年后,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,是个女儿。
虽然生活比较辛劳,夫妻二人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,但他们心中有盼头,邹雪生还承包了连里面的土地来维持生计。
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,他们的辛劳白费了,不仅没有挣到一分钱,还倒欠了连里两万块钱的土地承包费,欠其他人三万块钱。
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,邹雪生的妻子就走了,后来另嫁给了一个男人,留下邹雪生和他的女儿相互扶持。
为了维持女儿和自己的生活,邹雪生开始接一些零碎活计,靠给别人打短工挣钱养家。
一个冬天八百块钱、管吃管住的工作就足以让邹雪生满意了。
虽然工作既枯燥又乏味、还没有人可以说说话,偶尔还会经受狼群的骚扰,但只要一想到女儿,邹雪生心中就满是暖意。
后来,为了减轻家里负担,女儿十八岁之后也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了。
他们爷俩的日子就这么一成不变的过着,在北大荒的日子长到经常让邹雪生忘记时间的流逝。
时间来到了2008年。
对于其他人来说,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,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太多事,汶川大地震,北京奥运会等等。
对于邹雪生来说,2008年更是自己命运转折的一年,这一年,他终于感觉命运开始对他眷顾了起来。
一天,邹雪生像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搬水泥,见有人给他打电话时,他还以为是在外地的女儿给自己有事情要说。
看着眼前陌生的手机号,邹雪生按下了接听键,当手机另一边传来激动地声音时,邹雪生还以为自己在做梦。
“队长,你还好吗?”“我们大家都想你!”
声音似远非远,手机这边的邹雪生早已泪流满面,这是自己的好战友叶明呀!
叶明在手机里说,等奥运会结束之后就去看望邹雪生。
邹雪生连连点头,自那之后,他就日日盼望着能见到这位阔别了四十一年的老友。
不久后,叶明和其他的战友们如约而至,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,但是曾经奋斗过的战友情一点也没有变淡,每个人都难掩激动的心情。
一群人有数不完的话,一直聊到很晚很晚才各自回去休息。
临走时,叶明给了邹雪生一块名表、一支金笔和一些茶叶水果,并说明天再去邹雪生家里拜访。
第二日早上五点多钟,迫不及待的叶明一行人就已经来到了邹雪生家里。
走进屋里,才发现屋子破败不堪,居然连招待客人的凳子都没有。
战友们心中难掩苦涩,心情异常沉痛,他们没想到邹雪生现在生活如此窘迫,而他们竟迟了那么多年才知道!
心疼邹雪生的战友们先是一起去商店给邹雪生买了被褥、衣服、枕巾等日常生活用品。
一个小时之后,不仅是屋子,就连邹雪生自己也是从头到脚都是新的。看着关切自己的战友们,邹雪生感动万分。
几天之后,战友们都要走了,邹雪生去给他们送行。
临走前,叶明拉着邹雪生的手向他保证,自己一定还会再回来的。
北京,我回来了
叶明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人,他也没有食言,第二年便兑现了自己的承诺。
2009年,叶明再次来到北大荒,并告诉邹雪生:
队长,跟我回京吧,你回北京的手续办好了,而且你女儿的户口也一并迁入北京,你可以在北京退休了。
一瞬间,眼泪就涌上了邹雪生的眼眶,他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重新回到故乡。
邹雪生知道,叶明夫妇为了自己回北京这件事操碎了心。
迁户口回北京,首先需要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北京人,要找到自己原来的北京户口,可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,不少证明都开不了。
叶明为了找户口费了老大的波折,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,才找到他的户口。
叶明的夫人张谊族也每天写申请,填报表格,整理材料,去跑各种单位,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,邹雪生终于得以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。
邹雪生得知自己能够回去时,顿时泪如泉涌,作为中国最后一个“知青”,他也终于能够离开了。
这泪水中有对叶明和战友们为自己费心费力的感激,也有为自己终于能够回到故乡的激动,此时用一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——千言万语,尽在不言中......
后记
命运多有波折,你不能说好,也不能说它坏,且以平常心对待。
邹雪生和叶明的战友情让人心生艳羡,付出会有回报,愿你也能找到一个互相帮助、可以信赖、可以依靠的人生知己!
发布于:天津市